图片
图片
童心,蚁食,龟欲,猴行。
古圣有言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世间万物都在相同的规律下运行,人和其他生灵互为镜像,因此,以万物为镜子,窥见不足,取长补短,完善自身,就是最高明的活法。所以说,世上最高级的养生,不是尝遍林丹妙药,不是阅尽群山美景,而是能心如孩童般纯粹,食似蚂蚁般简单,欲像乌龟般质朴,行若山猴般敏捷。图片
童心其实,每个人的内心原本是干净纯真,平和安静的,只是被后天环境影响,受他人言语干扰,容易变得躁动不安,生气、郁闷,继而百病丛生。老子说: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”若是能够修得一颗童心,事来安住当下,事去顺势放下,便能情绪稳定,喜乐安康。一次,作家蔡澜先生和朋友去外地旅游,中途汽车很是颠簸,导游脾气大,而且食物也不可口,朋友特别后悔,一路上都郁郁寡欢。蔡澜先生则不然,每到一个景点都兴致满满的游览,和当地人聊天,探寻新鲜的见闻,从不把这些小事挂在心上,因而此程收获颇多,活得自在快意,被金庸称为“真正潇洒的人”。智者说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人只能活在当下,一味为过去的事悔恨,因未来的事担忧,被糟糕的事困扰,不仅于事无补,还会让痛苦不断持续蔓延。故而,像孩童般去看待这个世界,时常保持心态平静,情绪平和,不思虑过多,不纠结烂事,不计较毫末,就是最好的养心之法。图片
图片
蚁食《论语·乡党》中记载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圣人告诫我们:饭食不要过于追求精良,鱼肉无需过分贪求精细。过犹不及,人一生所能承载的外物是有限的,过多消耗,反而有损福德。学着像蚂蚁一样,五谷杂粮食百味,一蔬一羹饱则足,就是对身体最长久的滋润,对生命最有效的养护。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高寿至95岁。在世时,有人采访记录他一天的生活,发现他起居饮食极其简单,每餐两菜一汤,且从不过饱,十分节制。因此,总是精神饱满,90岁的时候,还可以长时间看书写作,健朗的上台讲课。《黄帝内经》里也说过;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。气味和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。”可见,顺应自然,简单饮食,不贪多,不求精,自可神清气爽,福寿绵延。图片
龟欲《论语·子路》有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人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,内在提升了外在自会显化,功夫达到了事情便会成功。养生亦是如此,越是追求速度,贪求结果,越会心绪不宁,能量不足,难以抵御危患。听过一个故事:从前,村里有两个年轻人,准备出海游历,但是沿途条件艰苦,凶险难测,于是想要先增强体制,锻炼好身体,以应对这次旅程。第一个人很是兴奋,希望快些成功,于是没日没夜的练武劳作,有一点懈怠就自责不已,结果身心俱疲,没过多久就累倒了,很长时间都无法恢复。而第二个人每天晨起练武、日中休息、午后劳作,有条不紊的锻炼,半年后体质增强,精神焕发的出海了。慢就是快,缓胜过急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。像乌龟一样遵循规律,做事慢一些,一步一个脚印;欲望小一点,一次一点收获,便可能量稳固,正气十足,百毒难侵。图片
图片
猴行《论语·里仁》中曰: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那些真正活得健康自在的人,往往行动像猴子一样敏捷,活力十足。因为生命同日月星辰一般,唯有不断运动,才能生生不息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,曾有一段时间心情特别郁闷,患上了抑郁症,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,吃了很多药都效果甚微。后来,他尝试外出活动,开始的时候只是散步,之后渐渐练习慢跑,不知不觉感觉身体轻盈了,心里的负担也消减了不少,最后,重新恢复了健康的状态。古语中常说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”人的思想、念头也是不断变化的,是和身体活动同频的,让身体动起来,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信号,消极悲观的念头就会消散。所以说,心情烦闷时,多动少言,难以转弯时,多行少思,当你周身通畅时,心胸格局自然开阔,阴云雾霭随即褪去。▽老话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所谓养生,本质上就是内在养心减欲,外在简食多动,心身协调,便可守住能量,不被干扰,长久安康。事不如意时,像孩童一样,活在当下就能稳定情绪;饮食用餐时,像蚂蚁一般,简单朴素就是灵方妙药;追求目标时,像乌龟学习,欲望纯粹就可徐徐抵达;郁结难消时,像猴子借鉴,运动起来就会消解苦痛。余生,愿我们心态平和,情绪稳定,身体健康,福乐常伴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港陆证券-股票如何申请杠杆-专业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