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5·7空战失败之后,法国阵风战斗机的销售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,反而迎来了一波订单热潮,印度直接又买了114架,印尼也追加了16架。法国达索航空的CEO埃里克·特拉皮耶还曾在巴黎航展上信誓旦旦地说,阵风比中国出口的任何战斗机都要强,甚至比美国的F-35还要出色。
就在9月24日,《法兰西日报》报道说,在法国国会听证会中,埃里克·特拉皮耶向议员透露,台当局早些年买的一批幻影2000战斗机现在遇到零件供应上的难题,很多达索公司的客户都开始用阵风来替换幻影2000。台当局也有意向采购阵风战斗机,还和法方谈起了相关事宜。不过,特拉皮耶强调,是否把阵风卖给台当局,这个决策不由他决定,关键看法国政府敢不敢卖。
从九十年代起,法国一直是台当局第二大武器供应国,仅次于美国,曾向台湾地区出售了60架幻影2000战斗机,还有6艘拉斐特级护卫舰。虽然近年来法国一直避免直接出售武器给台湾,但在武器维护方面的合作从没中断过,就在2020年,法国就和台当局签了军售合同,打算向台军提供拉斐特级护卫舰的新型诱饵弹发射装置。
随着法国逐渐停止对台湾地区提供成品武器装备,台湾方面只能转向美国采购。今年来,不仅买了很多武装直升机和主战坦克,还对F-16战斗机进行了大规模升级。现在台军大约拥有140架由汉翔公司改装的F-16V战斗机——都是在原有的F-16AB基础上升级的,又从美国采购了66架全新的F-16V。既然台军这些年装备的F-16数量已经不少,为什么还打算采购阵风战斗机呢?明明阵风在空战中都比不过外贸版的歼-10CE,为什么订单还会源源不断涌来呢?
分析一下台军采购阵风战斗机的原因,可以从政治和军事两个角度来看的。重点得说,几乎所有的军售合同,基本都建立在政治合作的基础上,政治因素始终是影响军售的核心。举个例子,卡塔尔同时采购台风、阵风和F-15QA,难道这三款战斗机的用途差不多,或者说卡塔尔军队真的需要这么多类似任务的飞机嘛?如果让卡塔尔空军自己挑选,肯定会偏向优质的那几款,而不是一口气装备这么多哈日后保障体系都不一样的战斗机。可是,卡塔尔当时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们非得同时买这三款:那时,卡塔尔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地缘政治危机,来自多个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压力同时压向他们,指控他们“援助极端武装”,纷纷出手,貌似准备组成联军来讨伐。为了争取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的政治支持,买这些战斗机成了一个特别明智的选择。
而且,塞尔维亚花了不少钱,买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,对于这个想争取加入欧盟的国家来说,法国的支持特别关键。马克龙一访塞尔维亚时签下那个购机协议,简直就是拿几千万欧元当赌注,图个欧盟的入场券。即使最后没啥结果,这阵风战斗机也算是一份“安慰奖”嘛,总算是个不错的选择,就是法国卖给塞尔维亚的那版阵风性能被做了缩减,连“流星”空空导弹都没办法用,塞尔维亚就咬牙硬着头皮认了。
台当局买阵风战斗机背后,也藏着不少政治意味。它们现在走的“以武拒统”这条路,其实说白了,那个“武”并不完全是台军的能力,主要任务就是在解放台湾的战役一旦打响时,死死阻挡解放军的攻势,为“外援”在台海地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。虽然美国一直强调“无意和中国冲突”,不过从它近年来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置来看,到了关键时刻,美国依旧挺大可能会动用武力干预台湾事务。虽然美国肯定会尽量避免和中国爆发全面战争,但一些必要的小动作,比如以撤侨为名建禁飞区,或者以“志愿者”身份派飞行员上阵,抑或用不易发现身份的无人机、无人艇参战,肯定会有的。为激励美国更积极地介入台湾问题,台当局自然也希望更多国家加入战团,其中就包括对整个欧洲都很有影响力的法国。
在台湾问题上,法国这些年态度总是摇摆不定,既想避免卷入和自己关系不大的战争,又会趁机派些军舰跑到台湾海峡、南海玩所谓的“航行自由”。俄乌冲突后,法国大力援助乌克兰,台当局看到后也觉得很有意思。法国一直想着成为一个能跟中美平起平坐的强国,如果能用武力插手台湾事务,或者像援助乌克兰那样帮台,当局觉得这就像给“以武谋独”撑了大腰牌。那台当局怎么让法国愿意站队呢?买台风战斗机也是挺合算的一个办法。而一旦法国答应向台湾卖阵风,势必会让中法关系变得很紧张,这对台当局来说算是“一箭双雕”。这虽然让法国政府目前还没有明示态度,但台当局还是想试一试,借埃里克·特拉皮耶这样的资本大佬去打探法国政府的底线。
说到军事方面,虽然台军装备了F-16V战斗机,但它主要的任务还是空战和对地打击,偶尔会挂载“鱼叉”反舰导弹,但实际上,台军的主要反舰机其实是IDF“经国号”,目前已经装配了雄风超音速反舰导弹。台军一直想引进一款真正的多用途、多功能的战斗机,上世纪90年代,台当局引进的幻影2000在理论上比F-16更具多用途作战能力,但法国那会儿为了避免激怒中方,就在卖给台当局的幻影2000时,取消了空中加油以及对地海攻击的功能,这让台军所装备的幻影2000变成了一款纯粹的空优飞机,主要靠比F-16更出色的高空性能,来执行截击等高空任务,而F-16则担当中低空空战的角色。
虽然阵风在空战中输给了歼-10,但在大部分买家的心中,它仍然是一款非常全面的战斗机,最大挂载能力达到9.5吨,搭配的“风暴阴影”巡航导弹在实战中表现不错。一架阵风在挂载3个副油箱的情况下,依然可以携带足够的反舰导弹或巡航导弹,还配备自卫用的空空导弹,打击范围可达2000千米左右。如果从台湾花莲基地起飞,理论上能威胁到京津地区。这战术意义很大,攻击范围越大,防空这边需要投入的防御力量会呈几何增长。就算俄罗斯的空天军掌握了前线制空权,也难阻挡苏-24携带“风暴阴影”巡航导弹对俄军后方目标的空袭。即使明知道阵风要突破歼-20、歼-35封锁线的成功几率很低,解放军还是得在别的战区做好充分准备,这实际上起到了牵制解放军部分战略资源的作用。
台湾地区的复杂山脉地形,为阵风这种在中低空表现出色的飞机,提供了天然的低空突防路径。阵风战斗机的首要任务不在于与解放军的战斗机硬碰硬(毕竟打不过),主要是用来威胁登陆的部队,特别是能够突然袭击解放军的登陆舰和补给船,从而拖延解放军的推进速度。台军选择采购阵风战斗机,也就达到了这个目的。
不少人一看到阵风战斗机卖出去,就开始脑补阵风没被歼-10击落的说法,这其实是把军售订单和飞机的战斗性能硬扯在一起了。如果订单数量代表飞机的性能的话,那在海湾战争之后,米格-29依然卖得很火,难道就意味着米格-29没有被击落过?在越南战争中,像“鬼怪”F-4频繁被米格击落,但它的销量还是相当不错。再说了,阵风只是被歼-10击下来的,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,比如印尼、塞尔维亚买阵风时,根本就没有打算用这飞机去对付中国或巴基斯坦。全世界会买歼-10的国家也就几家。阵风输给歼-10并不会影响潜在的用户,反而对大部分小国来说,战斗机的最大作用更多是象征国家空军的存在,而不是单纯用于打仗。性能不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,政治才是左右军售订单的关键因素,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。
在美国的《以制裁反制美国敌人法案》的威慑影响下,敢于购买中俄武器的国家其实不多,而且美国战斗机在使用时也受许多政治条件限制。相比之下,法国、韩国、瑞典这些国家出口的战机,反倒越来越受到中小国家的喜爱。至于能不能打赢歼-10,实际上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事了。
港陆证券-股票如何申请杠杆-专业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